睡前聊一会,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你好。
近日,有网友晒出这样的聊天记录:自己分享欲爆棚的父亲,在家族群滚动分享各种生活点滴,却应者寥寥,最后愤而退群。当分享欲遇上免打扰,当说不停的嘴巴碰到想静静的耳朵……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似曾相识的场景。
(图源网络)接受采访时,这位“退群爸爸”表示,真心分享得不到家人回应,心里颇感失落,但也能理解群里的“冷清”,毕竟大家工作生活很忙。有不少网友晒出爱在家庭群里分享的“同款”长辈,其中还有在群里“几进几出”的——失落、扎心是真的,但家人间的羁绊更是无法割舍。也有人坦言,家人分散在不同地方,每天忙着自己的生活,不可能对每条分享都逐一回复。更何况,大家个性不同,有些人分享欲太强,而有些人偏爱清净……人情亲情交织,或许难言其中孰是孰非,但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景背后,是家人深沉隐秘的内心独白。当越来越多的生活与思绪寄寓在移动互联网之中,精神赡养、数字陪伴,也应当成为家庭成员的必修课。
【资料图】
老年社会学认为,人的衰老是双重的。除了我们更容易关注到的身体变化外,精神层面也同样值得关注。很多老年人有这样的心结:昔日是家庭的“顶梁柱”,今天却变成“重点保护对象”,被需要得少了,在家庭中的价值感也弱了。面对衰退的身体机能,老年人渴望认同的心思不比年轻人少,但难免因为儿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而让被倾听、被看见、被认可的机会越来越少。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或许更能理解,为什么总会有顶风冒雨跳广场舞的叔叔阿姨、颤颤巍巍也愿意照看孙辈的爷爷奶奶,还有即使应者寥寥也言说不止的银发一族……可以说,让老人在吃得饱、穿得暖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葆有自我效能感,离“人老了不中用了”远一点、再远一点,是精神赡养不可或缺的课题。
在类似的案例中,年轻人也有自己的苦衷。工作生活快节奏、时间碎片化,常常不是不想回复,是真的没时间、没精力,甚至是没有注意到家人的分享。昔日里大家庭群居的生活模式越来越少,单人家庭、候鸟式养老、城市间穿梭构成新的生活场景。见一面促膝长谈、抱一抱互诉衷肠的亲子交往甚至显得有些“奢侈”,更多时候,移动互联网成为代际交流的主要空间,数字陪伴成为高质量生活的必要选项。
(图源人民图片)文章开头的那位“退群爸爸”,目前还没有加回群聊。但令他感到开心的是,他们的家族群热闹了起来。比起以前经常收不到回复,或是只有表情符号,现在无论哪个亲戚再往群里发什么内容,都会有人关注、有人回复,甚至打上三四行字谈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他和女儿也收到了很多朋友和网友的反馈,很多人表示之前确实不看父母发的内容,也不爱回复,但现在会认真地倾听和表达。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更珍视彼此,更以心换心,这是这个家族群又火起来的秘诀,也让更多人反思与父母、长辈、亲戚的沟通与交流问题。
不管怎么说,一位普通父亲退出家族群,能够引起大量网友的围观议论,倒是道出了一种脉脉温情:在无数个叫“相亲相爱一家人”和“我爱我家”的家族群里,或许我们不是最活跃的那个,但在内心深处,家人永远是我们最柔软的部分。即便我们不可能做到对家人永远在线,但感念父母、孝亲敬长的心永不离线。听懂父母的潜台词、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晚年生活环境,既是做子女的义务,也是作为社会一份子的责任。
这正是: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大家晚安!
(文 | 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