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每日简讯:省属国企发挥金融支撑与促进作用分析——以湖南建设投资集团为例
2023-06-30 20:52:02 来源:华声在线

王高扬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有效利用金融资源和金融工具服务实体经济,助推省属国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重要举措。作为入选湖南省国资委首批创建世界一流名单的省属重点企业,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湖南建投)以建设“世界一流建设投资企业”为目标,不断探索金融赋能对于促进建筑业产融结合与服务产业链提质增效的支撑作用,从而为省属国企更好发挥金融支撑与促进作用提供参考借鉴意义。

一、分析案例基本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2年7月,由原湖南建工集团与原湖南交水建集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家以工业民用建筑施工、路桥市政建设施工、水利水运港航码头建设施工、房地产、工程建筑勘察设计咨询等为主业的大型千亿级国有企业集团,主体信用等级AAA,承担省委省政府重大项目建设和抢险救灾等功能性任务,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建设投资企业”的战略目标,围绕建筑业打造设计、施工、运营和投融资产业链,并成为链主企业。湖南建投金融板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金融工具赋能主业高质量发展。湖南建投切实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个大局,在严格贯彻执行湖南省国资委“双监管”工作体系的前提下,围绕“做加法、降成本、调结构、盘存量”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AAA评级在拓展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上的作用,不断丰富和扩展“长期限、低成本、调结构”的金融工具箱,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与金融机构间接融资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两大金融市场“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综合效益。截至目前,湖南建投在银行间市场、上交所、深交所成功发行中期票据、公司债、永续中票、超短期融资券、ABS(资产支持证券)、ABN(资产支持票据)等金融工具,实现了“低成本置换高成本、长期限置换短期限、资产证券化置换有息负债”的直接融资目标。

二是建设三大产融平台。当前,湖南建投正全力推进三大产融平台建设:湖南建投集团将打造成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总对总”综合授信为主的融资平台,建工集团将打造成以银行业金融机构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平台,中湘资本将打造成集团综合性类金融服务平台。湖南建投将发挥三大产融平台的定位和特点,利用各类金融要素助力集团高质量发展,为集团成员单位和建筑全产业链提供适配的融资渠道和定制化的金融工具,进一步丰富和拓展集团的金融资源储备。

三是搭建“供应链金融-湘票平台”。2022年8月10日,湖南建投正式上线供应链金融-湘票平台,以湖南建投作为链主企业、各子公司为核心企业,联通建筑全产业链的上下游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等,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一点接入、全国共享、分析自如、多层穿透”的全流程供应链金融服务,以金融赋能建筑产业生态圈各方,通过集团自主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实现资金要素与生产要素的高效融合。

二、省属国企更好发挥金融支撑与促进作用的思考与建议

(一)落实“双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一是加强存量债务管控,防范刚性兑付风险。省属国企需严格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风险阻击仗”的决策部署及省国资委关于强化防范系统性风险“双监管”体系要求,加强所属企业融资担保额度管控、借款用途管控和集中审批制度,实时开展刚性债务风险监控。认真清理、密切关注存量负有“刚兑”义务的所有负债,确保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到期负债及时偿付。

二是合理控制债务增量,防范流动性风险。省属国企需合理控制有息负债增量,负债的增加要严格控制在自身能力范围内,资金投向要确保预期回报,切实防范财务风险,尤其是流动性风险。审慎提供项目融资增信担保,坚决防范项目投融资的流动性风险向企业集团的主体信用传递,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债务兑付风险的底线。

三是加强投融预算约束,防范债务风险。省属国企需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科学合理做好资本预算,强化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的刚性约束,将资金要素和金融工具用于优质的重点投资项目上,将资本支出建立在企业财务承受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四是优化内部管理机制,防范市场风险。省属企业需把握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强化企业制度流程、指标体系和风险防范措施。通过优化投资、财务结构等,提高企业财务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金融市场波动和风险变化。通过打造综合金融平台,构建科学分工、互相配合、互为补充的融资体系,深化银企“总对总”战略合作,加大对授信、融资的统筹力度,做到集团内部金融资源“一盘棋”。通过司库建设,打造企业“风险集中监控中心、数据集聚分析中心、信用集合融资中心、资金集约管理中心”四中心,实现资金要素及金融工具“看得见、调得动、管得住、用得好”。

(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扩充金融工具箱

一是提高直融比重,促进资产盘活。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通过资本市场ABS/ABN/REITs/CMBS等新型金融工具,盘活存量应收账款、PPP收益权、基础设施类重资产、商业房地产等,形成“存量带动增量”的良性循环。具备条件的AAA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信用最高等级在拓展融资渠道和资本市场方面的优势,引入“长期限、低成本、调结构”的保险资金、权益工具、并表型基金等金融额度储备,在传统的信贷模式上“做加法”,为投资经营和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切实保障企业流动性合理充裕。

二是创新投融模式,促进产融结合。通过投贷联动、股权收益、有限合伙等形式,提升省属企业在重点优质项目上的投资建设力度。通过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的优惠政策,推动“双碳”目标下的新基建、绿色建造、智能建造、装配式建造等新业务板块的创新领先,不断挖掘和开拓产业的蓝海市场。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充分发挥政策性项目资本金的撬动作用,加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力度。

三是挖掘供应链潜力,促进资源整合。充分发掘核心企业的发展潜力,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以业务体量为支撑,把控企业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构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平台信息化数据输出,实现核心企业业务形态以及业务风险的整体把控,从而提高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可行性,进而促进合作企业的高效运转,实现资源高效整合。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金融组合拳,不断扩充企业金融工具箱,减少投资经营活动的自有资金投入,避免“短贷长投”和“期限错配”,多措并举为企业投资经营提供期限适配、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支持。

(三)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助推企业远景规划

一是通过金融工具助推企业扩规并购。省属国企可在自身财务资源和管控能力允许的前提下,统筹运用并购贷、并购债券、并购基金等金融工具,推进战略并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实现“延链、补链、强链”,升级“供应链、技术链、价值链”,从而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二是通过金融平台助推企业治理规范。治理能力对于企业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公司治理能够保证公司运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提升企业价值。符合条件的省属国有企业可探讨通过划转借壳、市场买壳、自主IPO、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实现主板上市,并大力推动其它专业板块上市工作。通过上市后的外部强监管助力企业建立完善的治理架构和组织制度,并建立自我规范、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行动自觉和高水平的公司治理能力。

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省属国企向资本密集型、全产业链型、技术领先型企业转型,并充分利用金融资源和金融工具来支持投资、建设、设计、研发、运营等主业的发展。省属国企应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在强化债务管理和严守流动性风险的基础上,提升运用金融工具精准支持投资经营新模式、新业态的适配能力,切实发挥金融支撑对自身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贡献国企力量。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第64期中青一班学员、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管理部部长兼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