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赵晓雯
6月2日,市教育局、市消保委联合发布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致广大消费者的告知书,营造良好校外培训消费环境,切实维护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
谨慎选择合法培训机构。选择培训机构前要做到“四必查”:一查“证照”,培训机构需同时具备《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并在培训场所醒目位置公示;二查许可范围,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项目与许可范围必须一致;三查教师从业资质,从事校外培训的教师必须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四查资金监管,凡是正规培训机构均已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监管,将预收费资金存入监管专用账户。
善用“APP端”,操作简单容易上手。为实现校外培训全流程监管,教育部推出了“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可在手机应用商城下载),实现了“线上”选择培训机构,“掌上”完成选课、购课、签约、消课、退费等一系列操作。已纳入监管平台且在“APP”发布待售课程的培训机构,均具备办学资质(证照齐全且在有效期内)、已落实预收费监管,同时纳入区县培训机构“白名单”管理。请广大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和购买课程时使用“APP”,不要与机构私下交易。体育类培训机构暂未纳入“APP”,可直接到线下培训场所进行了解。
自觉抵制违规培训。不要盲目听信培训效果宣传以及“保录包过”等明示或者暗示保证性承诺;不到以教育咨询、教育科技、文化交流、校外托管等经营主体无办学资质的机构参加培训辅导,坚决远离无资质培训机构;不参与以“家政服务”“众筹私教”“住家教师”等名义进行的“一对一”“一对多”等隐形变异培训活动和“地下”违规培训;不参加在职教师开设的校外辅导班,自觉抵制有偿补课行为。
教学环境安全很重要。培训机构应具有与培训项目、培训规模相适应的固定场所,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在学生活动场所及重点部位配备视频监控设备。家长可查看消防设施配备、消防安全疏散指示图等,对线下培训场所的安全性有所了解。还可要求通过监控“回看”培训项目,对教学环境和上课情况进行必要的了解。为保护孩子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坚决抵制在居民楼、车库、地下室等不符合安全条件的场所违规开办的培训机构。
培训课程要了解,切忌“一送了之”。家长应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课程有所了解,不能“一送了之”。除了与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外,家长还可通过陪同孩子参加试听课程、查看教学计划、翻看培训教材等方式对孩子即将参加的培训课程进行初步了解,对能否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理性预判。若发现培训过程或培训教材中存在误导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内容或其他违法违规情形,请及时向主管部门反映。
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报名参加校外培训时,要及时与培训机构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索取正规收费发票。“APP端”提供电子合同在线签署,与纸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切勿与培训机构另行签订“补充协议”或其他“阴阳合同”。合同中应清晰标注甲乙双方的身份信息、所购课程信息、双方权益、退费和违约等内容。一次性缴纳时间跨度不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培训费用,避免退费纠纷和“卷钱跑路”风险。一旦发现培训机构存在违规培训行为,请及时举报投诉。